黑白攝影 純粹張照堂(註一)
6/1在成大光復校區的成大藝坊展出張照堂的攝影作品,主題定為 “歲月 風景“,展期由6/1~6/27,每週二至週日9:30~20:00。
攝影展囿於場地,展出約55張左右作品,入口簽到處有2本張照堂的攝影集出售,分別為$1200、$1400。
展場依照年代順序展示張照堂3個時期的作品,3個時期分別為高中時期、大學時期、出社會之後至今的作品。
開幕當天,由張照堂本人做導覽,是參加開幕的一大收穫,如張照堂老師所說,南台灣天氣炎熱,人潮也熱情,當天展場滿滿是人。
青少年時期是成功中學時的作品,依照張照堂本人的說法是寫實的、紀錄的,當初他自己也不覺得這些作品有何特別之處,底片也都沒有保留,拜電腦科技之賜,將照片重新掃描沖洗;因為相機觀景窗的關係,青少年時期的作品有較多的仰角作品。其中有一幅玩偶吊單槓的作品,他個人覺得或許是因為單槓對他而言是個跨越不過的障礙,拿出家裡的玩偶,將衣服去除,拍出玩偶吊單槓的背影,後來他覺得,這樣的作品,在大學時期也有一張,拍同學的裸背,這系列作品似乎表現出他個人的風格。
依照張老師的經驗,大家都對這張作品如何得來產生好奇,其實那是張老師的影子投射在女兒牆上的自拍照,遠處是山景,影子投射在牆上將頭切掉了,問題是雙手並沒有拿相機呀?賣個關子,大家想想看吧!(註二)
進入大學的作品,就有比較多的照片是一種營造,畫面,是經過構思的呈現。
在岸邊石頭上裸背的是張照堂大學時期的好同學,常充當張照堂的模特兒(張照堂覺得他的髮型、眼神、模樣呈現出那個年代的鮮明),照片請同學裸體之後,斜45度低頭縮起手腳,一方面呈現人體的肌紋張力,一方面將石頭的曲線帶出來。
這張作品,利用攝影家的眼,營造線條的力量,對許多攝影人來說,規矩或許重要,對攝影家卻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
黑框眼鏡輕跨額頭上方,張老師解釋這張澎湖2人2狗的作品,是種意外,意外構成一幅特殊的作品,可能是10年才能得到一張,言語真誠,平實詳盡的說明,讓人如沐春風。
有人提問,張老師幽默真誠的回答,讓大家笑開了。
這張,背景清晰,孩童的臉模糊的作品,不過是要“與眾不同“,張老師說得好,全部都清楚,大家都一樣,就沒什麼特殊了。
獨特,原是創作的本質。
如我在讀柯錫杰的書感受一樣,大師皆擅於等待,一張張作品都是機不離身的機緣。
因為場地有限,場內場外各放有一臺顯示器,播放由張老師挑選的200多幅作品。
在接受訪問的張老師。
展場外放的是較大幅的作品。
(註一)張老師的照片都是黑白照,他覺得黑白照片表現較為純粹、簡單,彩色照片因為色彩豐富,反而不好表現。
(註二)利用自拍功能,拍出牆上的影子,所以雙手呈現自然下垂,真酷。
張照堂的小檔案
成大展覽的佈置
後記:
有人提出對於張老師拍照一直用傳統相機的問題,張老師認為,傳統相機讓他覺得慎重其事,在他而言,稱為作品的用的都是傳統相機。但並非用數位相機就不是作品,而是,因為輕率易得,對他來講,心態上不夠。
等待、構思、計算、暗房沖洗、而後呈現影像是種完美的儀式。
相遇~張照堂老師與楊錦煌老師
6/1在成大光復校區的成大藝坊展出張照堂的攝影作品,主題定為 “歲月 風景“,展期由6/1~6/27,每週二至週日9:30~20:00。
攝影展囿於場地,展出約55張左右作品,入口簽到處有2本張照堂的攝影集出售,分別為$1200、$1400。
展場依照年代順序展示張照堂3個時期的作品,3個時期分別為高中時期、大學時期、出社會之後至今的作品。
開幕當天,由張照堂本人做導覽,是參加開幕的一大收穫,如張照堂老師所說,南台灣天氣炎熱,人潮也熱情,當天展場滿滿是人。
青少年時期是成功中學時的作品,依照張照堂本人的說法是寫實的、紀錄的,當初他自己也不覺得這些作品有何特別之處,底片也都沒有保留,拜電腦科技之賜,將照片重新掃描沖洗;因為相機觀景窗的關係,青少年時期的作品有較多的仰角作品。其中有一幅玩偶吊單槓的作品,他個人覺得或許是因為單槓對他而言是個跨越不過的障礙,拿出家裡的玩偶,將衣服去除,拍出玩偶吊單槓的背影,後來他覺得,這樣的作品,在大學時期也有一張,拍同學的裸背,這系列作品似乎表現出他個人的風格。
依照張老師的經驗,大家都對這張作品如何得來產生好奇,其實那是張老師的影子投射在女兒牆上的自拍照,遠處是山景,影子投射在牆上將頭切掉了,問題是雙手並沒有拿相機呀?賣個關子,大家想想看吧!(註二)
進入大學的作品,就有比較多的照片是一種營造,畫面,是經過構思的呈現。
在岸邊石頭上裸背的是張照堂大學時期的好同學,常充當張照堂的模特兒(張照堂覺得他的髮型、眼神、模樣呈現出那個年代的鮮明),照片請同學裸體之後,斜45度低頭縮起手腳,一方面呈現人體的肌紋張力,一方面將石頭的曲線帶出來。
這張作品,利用攝影家的眼,營造線條的力量,對許多攝影人來說,規矩或許重要,對攝影家卻全然不是那麼一回事。
黑框眼鏡輕跨額頭上方,張老師解釋這張澎湖2人2狗的作品,是種意外,意外構成一幅特殊的作品,可能是10年才能得到一張,言語真誠,平實詳盡的說明,讓人如沐春風。
有人提問,張老師幽默真誠的回答,讓大家笑開了。
這張,背景清晰,孩童的臉模糊的作品,不過是要“與眾不同“,張老師說得好,全部都清楚,大家都一樣,就沒什麼特殊了。
獨特,原是創作的本質。
如我在讀柯錫杰的書感受一樣,大師皆擅於等待,一張張作品都是機不離身的機緣。
因為場地有限,場內場外各放有一臺顯示器,播放由張老師挑選的200多幅作品。
在接受訪問的張老師。
展場外放的是較大幅的作品。
(註一)張老師的照片都是黑白照,他覺得黑白照片表現較為純粹、簡單,彩色照片因為色彩豐富,反而不好表現。
(註二)利用自拍功能,拍出牆上的影子,所以雙手呈現自然下垂,真酷。
張照堂的小檔案
成大展覽的佈置
後記:
有人提出對於張老師拍照一直用傳統相機的問題,張老師認為,傳統相機讓他覺得慎重其事,在他而言,稱為作品的用的都是傳統相機。但並非用數位相機就不是作品,而是,因為輕率易得,對他來講,心態上不夠。
等待、構思、計算、暗房沖洗、而後呈現影像是種完美的儀式。
相遇~張照堂老師與楊錦煌老師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