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Photo Library  

【推薦指數:可以一讀】

就像孟子與荀子的人性善惡之爭,廢死與反廢死這些年也在台灣的街頭巷尾掀起總也沒有定論的爭辯。

先是有一位贊成廢死的總統和不願簽執行死刑的法務部長,再來發生幾件令人髮指的社會案件,在聳動的媒體標題下醞釀軒然大波,然後,總統噤聲,法務部長下台,新任的部長下了令,人道的處決了幾位覺得以身為人的角度沒有辦法再成為一個可受社會公評的『死囚』,接著又沈寂了好一陣子。

2012年底,台南的電動遊樂場死了一個10歲的男童,被臨時起意的兇手拉到廁所割喉,報紙的版面毫不設限的刊登著被鮮血噴濺流淌的牆面、地面,全台灣彷彿都共同參與了這樣一件謀殺案,兇嫌認為,台灣不會執行死刑,頂多關個幾年就出來了。

說那樣的話,到底是為了殺人、想被關或者是挑戰法律?或想要看看這些沒有殺人的人到底能拿殺人者怎麼辦?

 

 DSC01550    

『我們的幸福時光』,透過一個探訪監獄死囚的富家女教授的眼光來看死刑的執行。

富家女的眼光其實也是韓國作家孔枝泳的眼光,這是在孔枝泳長達七年無法提筆寫作,探訪監獄之後的作品。

基本上,她認為死刑是不應被執行的,因為,往往真正的罪犯並沒有入罪,像書中死囚的同伴、像富家女的堂哥,真相,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

但是,這是個個案,不是議題的結論

 

書中的筆觸,一如孔枝泳在「熔爐」的調性:平緩、不像媒體驚聳的下標題方式但是流暢的讓人一起了頭就無法停止。

雖然一如大部份小說,場景一再交錯敘述,卻沒將從前大篇幅敘述,帶離現實面而產生銜接困難。(我很欣賞這樣簡潔的敘述從前)

 

死囚允秀有著很多報章雜誌犯罪者的成長背景,離家的媽、酗酒家暴的爸、一個只能依賴他的小弟。

犯罪者沒有遇到貴人,無法脫離被命定墮落的一生,從一起頭就註定看到悲劇終點。

當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是“損友”,脫離生活的困境,竟終如漩渦~只在邊緣或中心旋轉。

 

這樣尋常的故事,為何會大賣並把這部作品推上大銀幕?

我以為:無疑是透過一個表面上看似尊貴無憂的富家女教授的遭遇來映照對比,犯罪者顛躓窮困潦倒的一生。

想到張忠謀多年前廣在網路流傳的「生命中的缺口」,看似幸福無憂的富貴人生,其實都有不為人知的缺口,接受缺口,並且讓幸福流向別人,是一種分享,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對於別人的生命,無法從表面窺知真實。

就像,報導的資優生、明星、知名人物這些看似擁有光環的自殺案件,讓普羅大眾百思不解,內容也往往是:家人或身邊的朋友覺得他們看不出異樣,或者,出遊聚會的像片仍有說有笑。誰?到處顯露自己的悲傷與不幸?

 

死刑,對於剝奪他人生命的罪犯應是最適得其所的懲罰吧!

但是,判刑的人或執行的人是不是就有權利這樣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

判刑或執行的人心中是不是就沒有罪惡?

 

可是,如果犯罪者只要露出悔意,就能無視遺留下來的痛楚,加以寬宥,被害家屬等相關的人,又如何舒解怨恨?

誰都希望做錯事能被原諒,而原諒是何等神聖?痛到心裡的原諒,如何落實在你我這些凡人中?說出做到原諒又是何等艱難?

被允秀所傷的家屬,將原諒的維艱演繹的如此揪心。

寬恕,遂成為巨大課題。

富家女延續課題,決定原諒漠視她巨大痛苦的媽媽,可是,有時越是親近的人越不易表達清晰。

到底人與人之間親疏遠近如何界定?

 

DSC03115  

春天來了,我們的有限生命到底有沒有忽略春風與花香?

有些人的生命,是不是從來沒有過春風花香?

如果真有神蹟,公平對待與愛的真理又在哪裡?

 

如果,真有上帝,人到底能不能取代上帝或執行上帝的旨意

我到底能不能讓你死或不讓你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